• <center id="sm46c"></center>
  • <dfn id="sm46c"></dfn>
  • <strike id="sm46c"></strike>
  • <cite id="sm46c"><source id="sm46c"></source></cite>
    • <strike id="sm46c"><source id="sm46c"></source></strike>
      <option id="sm46c"></option>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久久无码免费的a毛片大全,国产日韩综合av在线,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特殊重囗味sm在线观看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蜜桃

      實用有趣!如何設定用戶界面中的人稱視角?

      2017-1-20    周周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編者按:從「我的電腦」-「電腦」到現在的「這臺電腦」,人稱視角的轉換會帶來什么體驗差異呢?這篇文章從3個角度討論了這個有趣的話題。

      如今我們每個人手機里都下載了各式各樣的App,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使用和維護,你不僅享受App帶來的各種服務和樂趣,還通過它們創建和管理自己的文件內容。

      你在互聯網上留下大量的記錄或內容,是否有想過這些內容是否是“屬于”你的?

      而越來越多的App開始提供定制化的、擬人化的服務,你和App之間的互動關系有沒有變得更像真人之間的交流?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些有趣的問題:

      1)一個產品在其用戶界面上應該提供什么樣的人稱視角?

      2)其功能服務和用戶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聯?

      3)我的收藏 | 你的收藏 | 收藏 | 這三個不同的詞組,真的會帶來什么體驗差異嗎?

      這篇文章也許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或實踐指南,但這個問題卻是我們在設計產品及界面時值得一想的。

      看“我的電腦”如何演變

      還記得Windows系統很久之前那個“我的電腦”(My Computer)的桌面圖標嗎?那個美妙的小標識代表著你在這臺電腦中擁有的一切——你的程序、你的工作記錄、以及你的全部電子文檔。

      而在后續Windows的系統迭代里,微軟改變了這個標識的名稱 (見圖1),先是變成了“電腦” (Computer),然后又變成了“這臺電腦” (This PC)。

      他們之所以更換名稱,難道是因為“我的”這個前綴有誤導性?而這個修改是否讓這一標識的概念丟失了前后一致性?真的有必要嗎?

      uisdc-ddc-20161213-(0)

      這個細微的變化讓我開始思考一個更大的問題:

      為什么有的產品將其中的文件稱之為“我的”,而有的產品卻稱之為“你的”呢?

      你會怎么稱呼你的東西?

      現在你可以打開各個App來看看它們的界面中如何稱呼那些屬于用戶或用戶自己創建的文件內容,你會發現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App顯示為“我的”,而另一些則顯示為“你的”(如圖2)。

      uisdc-ddc-20161213-(1)

      △ 在YOUTUBE和GOOGLE DRIVE中稱作“我的頻道/我的DRIVE”,而在SPOTIFY中則為“你的音樂/你的訂單”

      那么在你設計用戶界面的時候,從產品角度來寫名稱會比較好,還是從用戶角度來寫會比較好呢?

      在我看來,這兩種角度會產生細微的體驗差別,而選擇哪一種則取決于你希望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時產生什么樣的互動感受。

      以用戶視角來說

      在用戶界面使用“我的”一詞,就暗示了這個產品是用戶自身行為的一種延伸,就好像產品中的所有記錄都是以用戶為名義被記錄。

      “我的”也讓用戶覺得是“個人的”,同時認為這個產品是可以被“我”定制化的、是可以被“我”操控的。

      根據上面的推論來說,當你希望強調一種私密的、個人的、或某種歸屬感的時候,“我的”能夠更好地傳遞出這些感受。這也許就是“我的電腦”在早些年挺受歡迎的原因。話說回來,一臺電腦本身幾乎就是用戶的“個人物品”,它只是使用者自己一個人的體驗,因為通常人們并不會分享自己的文件,而看到自己的全部文檔都集中在一個小小的標簽里,也增加了用戶的安全感。

      uisdc-ddc-20161213-(2)

      △ 用戶內心戲:“我的! 這些全是我的!”

      以產品視角來說

      如果你在界面上使用“你的”,那么則是在營造一種產品在和用戶交談的氛圍,就像這個產品是你的私人助理一樣,它為你服務 (而不是你親自在做),比如它會告訴你“這兒有你標記過的音樂”、“在這兒你能查詢你的訂單”。

      從以上角度來說,如果你想讓你的產品和用戶之間建立一種談話式的關聯,那么你可以使用“你的”一詞。

      在一些操作的過程中,比如支付訂單、設定一個預約、或者填寫稅收表格,這些流程中你都可以使用“你的”一詞,來強調一種產品正在“協助”用戶完成操作的氛圍,而界面也在盡力地讓操作者更快更簡便地完成任務。

      現在很多電腦或App本身在被設計的時候就將自己定位成用戶的私人助理,甚至已經擁有了一些擬人的屬性,例如那些有著人類名字的系統:Siri, Alexa, 以及Cortana,它們能幫你記筆記、提醒你去買牛奶、還能大聲為你讀郵件。

      uisdc-ddc-20161213-(3)_

      △ “嗨SIRI! 能幫我換下寶寶的尿布嗎?”

      許多App,包括一些媒體,都會提供定制化的推薦服務。在我看來,這就是像是一個私人助手在幫我挑選那些我可能感興趣的故事。

      這種功能在未來會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也很有可能越來越多的產品將采用一種“為你服務”的視角,而不是“由我(用戶)親自做”。

      不使用任何人稱視角

      當然在很多設計中,并不能找到一個統一標準來適用于全部場景,而不少產品如今已經不再在界面使用任何人稱來標記那些用戶自己創建的內容,既不用“我的”也不用“你的” (如圖5,Dropbox和Medium都沒有使用任何稱謂來作為用戶內容的標記)。

      uisdc-ddc-20161213-(4)

      上面兩個App選擇不用“我的”前綴可能和微軟只顯示“電腦”而不用“我的電腦”是一個道理 (既不讓你覺得這是你的私人文件站,也不讓你覺得這是一個為你服務的助手App,而只是一個中立地負責儲存和記錄的盒子)。

      其實完全去除人稱的使用,有時候并不適合所有產品情景。有時候在界面導航中,你的確需要區分用戶的“私人記錄/信息”以及其它人或系統的信息。

      舉個例子,在YouTube中,如果你只顯示“頻道”作為標題就行不通,因為用戶會不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收藏頻道還是系統的推薦頻道 (圖6)。

      uisdc-ddc-20161213-(5)_

      因此我猜測,這也是為什么微軟最后還是用了“這臺電腦”,而不是只顯示為“電腦”——僅僅將其稱作電腦太過于模糊和寬泛而無法特指“這一臺”。

      在具體場景下如何選擇人稱

      綜上所述,我基本討論了在界面的標題上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標記屬于用戶的內容,而這不過是界面中很小一的部分,那么針對那些按鈕標簽、文字介紹、設置操作等等,又該如何利用人稱視角呢?

      這個問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但以下我就普適性的一般應用來做些探討:

      1)什么時候用“我”

      在用戶和界面發生直接交互行為的時候,使用第一人稱。

      比如點擊按鈕或進行勾選,但只有在你非常需要明確地告知此項信息的時候再添加“我的”人稱視角。

      (譯者補充:“我的”能讓用戶更為重視這項信息,會認為它與自己有直接關聯,因此會促使用戶更專注于界面,而避免過于隨意的操作或誤操作,但別在所有流程中過于頻繁地使用第一人稱視角。)

      2)什么時候用“你”

      當界面在詢問用戶、提供介紹、或描述某項事物的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

      (就像一個助理詢問你時的那種語氣,如圖7)

      uisdc-ddc-20161213-(6)

      3)何時需要用“我們”

      最后還必須補充一點討論:界面在什么時候或在什么信息情境下,需要以“我們”的身份出現。

      uisdc-ddc-20161213-(7)

      “我們”其實是一種第三方的敘述視角,它既不是用戶也不是產品或界面,而是以“設計產品的那群人”的口吻,同時它也暗示了這有一個真實的人而非機器在為你服務。

      如果你的產品試圖為用戶提供一種必須由真人來完成的服務,例如烹飪、設計、清潔等,那么“我們”一詞就能增加這種人與人交流的感覺:“我們會永遠為您提供幫助”、“來看看我們可以為您提供的服務吧”。用戶會知道將會有一群真實的人在產品背后幫助自己而不是一臺冷冰冰的機械設備,從而讓用戶覺得更舒心。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產品是一臺像Google搜索引擎那樣的完全計算機式的自動服務,“我們”就會顯得具有誤導性,因為根本不會有人在搜索引擎的背后實時地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事實上,Google的用戶界面設計指南中,明確提到了在多數界面上,不推薦使用“我們”來作為人稱視角。

      你的產品需要什么人稱視角

      本文的產生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總會不斷出現,從設計師、開發者到文案設計者都可能會遇到。

      這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有區別地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我的”或者“你的”?

      而盡管如此,卻鮮少有文章真的針對此問題展開探討。

      那么你的產品會涉及怎樣的使用情景和產品定位?

      如何在你的產品界面上提供一種合適的人稱視角?

      你或你的產品會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我很愿意聽聽大家的想法。

      譯者注:在文章的評論區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討論,以下為部分摘選:

      1)在同一個界面或彈框里使用兩種人稱,將會非常讓人疑惑,比如提示“是否要把你加入邀請名單”,而同時提供一個選項“在活動當天提醒我”。

      2)使用“你的”可能會讓你的界面顯得更專業、更冷靜。

      3)有時候可以考慮使用一種第三方的非人稱的方式,比如使用“TONY的相冊”來代替“你的相冊/我的相冊”。

      4)過于頻繁地在界面使用人稱,可能會讓用戶覺得厭煩,有時候他們只想快速直接地使用某項功能或完成某個操作,這時候出現人稱也許是一種過度交互。

      5)MATERIAL DESIGN建議更多使用“你”,只有在強調歸屬性的時候再使用“我的”。

      藍藍設計www.li-bodu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li-bodun.cn

      存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久久综合偷拍视频五月天| 欧洲美熟女乱av在免费|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裸体永久免费无遮挡| 国产无遮挡18禁无码网站免费| 好爽…又高潮了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南阳市|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久久香蕉网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男人的天堂va在线无码| 欧美老妇乱辈通奷|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欧美日韩性高爱潮视频| 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免费福利|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亚洲国产cao|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97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志丹县| 欧美乱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