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UI 設計工作中,無論是跨部門溝通、閱讀行業資料,還是對接開發團隊,掌握專業術語的中英文表達都是必備技能。尤其是與資深從業者或大廠團隊協作時,精準的術語使用能提升溝通效率,避免理解偏差。以下整理了 UI 設計領域從基礎概念到專業工具、流程方法的核心術語中英對照,兼顧實用性與全面性,方便設計師隨時查閱。
- 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是人與產品交互的橋梁,也是 UI 設計的核心研究對象。
- 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又稱 WIMP(Window/Icon/Menu/Pointing Device),即通過窗口、圖標、菜單和指點設備實現交互的界面形式,是目前主流的界面類型。
- HUI(Handset User Interface):手持設備用戶界面,專門針對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設計的交互界面。
- UX(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涵蓋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包括易用性、情感體驗等。
- HCI(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CHI(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人機交互,研究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規律與設計方法。
- IA(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構,指對產品信息進行組織、分類和規劃,讓用戶高效獲取信息的設計工作;從事該工作的人員稱為 Information Architect(信息架構師)。
- UCD(User-Centered Design):用戶中心設計,以用戶需求和體驗為核心的設計方法論,貫穿產品設計全流程。

- UPA(Us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可用性專家協會,致力于推動可用性設計的行業發展與標準制定。
-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評估軟件開發過程成熟度的標準體系。
-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統一建模語言,用于軟件系統的可視化建模與設計。
-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軟件建模過程,一種結構化的軟件開發流程框架。
- FUPRID 因子:用戶界面問題分類標準,包括 Feature(功能特性)、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Performance(性能)、Reliability(可靠性)、Installability(可安裝性)、Documentation(文檔化)六個維度。
- AI(Adobe Illustrator):專業矢量圖繪制軟件,文件格式為 *.ai,廣泛用于圖標設計、插畫創作等。
- PS(Adobe Photoshop):功能強大的圖形編輯軟件,是 UI 設計中界面美化、圖片處理的核心工具。
- ID(Industry Design):工業設計,需注意與 “身份證明(Identification Proof)” 區分,聚焦產品的外觀與結構設計。
- MMI(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機接口,指用戶與通信設備之間的交互界面,包含硬件與軟件兩部分。
- 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富因特網應用程序,具備豐富交互體驗的網絡應用。
- SPA(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軟件過程評估,對軟件開發流程的有效性進行評估。
- SPI(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軟件過程的改進,基于評估結果優化軟件開發流程。
- SCE(Software Capabili Evaluation):軟件能力評鑒,評估企業或團隊的軟件開發能力。
- OO(Object Oriented):面向對象,一種編程與設計思想,衍生出系列相關術語:
- OOA(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對象分析
- 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面向對象設計
-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整合企業管理流程的系統。
- 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資源的核心系統。
- UIMS(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System):用戶界面管理系統,用于管理與維護用戶界面的開發工具。
- Contextual Design(情景設計 / 文脈設計):基于用戶真實使用場景的設計方法,包含多個核心元素:
- Affinity Diagram(關系圖):梳理設計元素間關聯的工具
- Artifact Model(人工制品模型):展示設計模式在應用中的組織方式
- Cultural Model(文化模型):收集與融入文化政策相關元素
- Flow Model(流程模式):梳理用戶操作流程
- Physical Model(物理環境模式):考慮用戶使用的物理環境
- Sequence Model(序列模式):明確完成任務的具體步驟
- Goal-Directed Design:目標導向設計,以用戶核心目標為出發點的設計方法。
- 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團隊協作產生創意的常用方法。
- Task Analysis:任務分解,將復雜用戶任務拆解為可執行的具體步驟。
- Persona:角色,基于用戶研究構建的典型用戶形象,指導設計決策。
- Scenario:情節設定,描述用戶使用產品完成目標的具體場景。
- Story Board:故事板,通過可視化方式呈現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過程。
- Style Guide:風格指南,規范產品界面的視覺風格、設計元素使用規則。
- Guideline:設計指南,包含界面設計的規則與啟發式建議。
- Paper Prototype (Paper Mockup):紙上原型,通過手繪或打印制作的簡易原型,用于早期概念驗證。
- Low Fidelity Prototype:低保真原型,抽象簡潔的原型視圖,重點呈現核心交互邏輯。
- High Fidelity Prototype:高保真原型,細節完善、視覺效果接近最終產品的原型,用于精準測試。
- Usability Test:可用性測試,讓用戶在真實場景中使用產品,記錄并分析使用過程中的問題(通常在 Usability Lab(可用性實驗室)中進行)。
- Usability Review:可用性評估,由至少兩名專業設計師進行的啟發式評估。
- Accelerator Keys / Shortcut Keys:快捷鍵,提升用戶操作效率的便捷指令。
- Accessibility:可及性,確保殘障或有障礙的用戶也能正常使用產品的設計考量。
- Application:應用程序,簡稱 “應用”,為滿足特定用戶需求開發的軟件。
- Content:內容,產品中呈現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
- Label:標簽,用于標識功能或入口的簡短描述性文字。
- List:列表,有序或無序呈現多條相關信息的界面元素。
- Menu:菜單,包含多個操作選項的交互組件。
- Metaphor:隱喻,借用用戶熟悉的概念理解產品功能的設計手法。
- Customization / Individualization:個性化 / 定制化,允許用戶根據自身需求調整產品設置。
- Portal:入口,用戶進入特定功能或內容的通道。
掌握這些 UI 設計核心術語,能幫助設計師在專業溝通中精準表達想法,快速理解行業資料與團隊需求,提升工作效率與專業度。建議收藏備用,在實際工作中逐步熟練運用,避免因術語誤解導致的溝通成本。
蘭亭妙微(藍藍設計)www.li-bodu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
